山西大同大学

报刊:《山西大同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弓永华冯锋等校领导深入迎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摘要:9月的同大蓝天白云,秋高气爽。9月5日,是我校2019级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夜幕才刚刚退却,晨曦沐浴下的一顶顶彩色帐篷里就忙碌开来,负责接待新同学的志愿者、各工作点的工作...

  • 在传承中坚守青春底色

    摘要:在传承中坚守青春底色范鹏举   范鹏举:2016届新闻系毕业生。曾任校报记者团团长,山西高校传媒联盟主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毕业后就职于《中国青年报》,多次担任“文明旅游背包行”、“传承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国家级品牌项目负责人。   今年是五四百年,也是建国七十周年,报社上下比以往时候更忙了,凌晨的办公室里大家依然战斗在前线,全国各地的报送素材还在源源不断传过来,看着电脑超负荷的硬盘,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青春洋溢而繁忙的五月。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同大学最热闹的时期,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文体活动、学术交流等让校园更加美好。作为校园记者,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既是活动参与者,也是活动记录者,力求用自己的笔讲好每个活动的来龙去脉,用自己的镜头捕捉到每一个精彩瞬间,那时候,感觉自己每天总有使不完的劲,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   在校报300期之际,本想借机好好的煲一锅鸡汤,奈何火候欠缺,毕业三年多,说短不短,但还远没有长到可以积攒足够的人生经验,来煲一锅有营养的鸡汤,没有鸡汤,也还是准备了一些下锅佐料。   2015年,也是这样一个夏天,从校报出发,我荣幸成为了山西高校传媒联盟的主席,不久后又成为了中国高校传媒的执行主席,登上了无数校媒人梦想的一个舞台,这意味着机会和成长,也包含着责任与嘱托。校媒的多样历练,让我认识到了更多的东西,结识了更多朋友,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一切对我后来的职业选择,甚至人生轨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毕业后,我怀着万丈豪情进入了《中国青年报》,没有意料中那么惊喜,更多的是坦然和压力,面对比自己更加优秀,更加努力的同事和伙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青年类主流媒体,历来被视为国内最有情怀的媒体之一,影响力重大的同时她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肩负着服务青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大到国家风云迹象,小到家长里短,都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工作以来,策划组织过几百项活动,从国家旅游局的文明旅游系列到教育部的传承的力量系列,从惠及三千万人的文明旅游背包行到影响全国亿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工程,每一项对我都是一次新的成长,在全媒体转型时代,不断积累自己、充实自己,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大潮里,传播更多的正能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前不久和几个校报的老朋友吃饭,他们有的在短视频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在国企办公室里奋笔疾书,有的在银行的柜台边数钱到手抽筋,有的在互联网公司敲代码。同样的过往,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回望校报经历,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感触。   校报,这里从来都不是用单一模式去要求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的空间,我们可爱的各位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它让我们学会了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它让我们谦卑而不自卑,无畏而心存敬畏,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它让我们明白,没有不奋斗的青春,没有不努力的成功。   未来,许多人可能从事或不从事媒体行业,可能是祖国建设的一块砖,一片瓦,哪怕知道自己力量微小,也始终怀揣着校报人给我们的烙印,坚持求真务实,永远具备行动力,永远怀着理想主义的热忱,努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平凡出发。不吝惜用平凡的力量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我们的世界更加更好。

  • 文瀛湖 副刊

    摘要:责任编辑于立强F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传承中坚守青春底色

范鹏举

   期次:第307期      查看:18   





  范鹏举:2016届新闻系毕业生。曾任校报记者团团长,山西高校传媒联盟主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毕业后就职于《中国青年报》,多次担任“文明旅游背包行”、“传承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国家级品牌项目负责人。

  今年是五四百年,也是建国七十周年,报社上下比以往时候更忙了,凌晨的办公室里大家依然战斗在前线,全国各地的报送素材还在源源不断传过来,看着电脑超负荷的硬盘,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青春洋溢而繁忙的五月。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同大学最热闹的时期,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文体活动、学术交流等让校园更加美好。作为校园记者,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既是活动参与者,也是活动记录者,力求用自己的笔讲好每个活动的来龙去脉,用自己的镜头捕捉到每一个精彩瞬间,那时候,感觉自己每天总有使不完的劲,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
  在校报300期之际,本想借机好好的煲一锅鸡汤,奈何火候欠缺,毕业三年多,说短不短,但还远没有长到可以积攒足够的人生经验,来煲一锅有营养的鸡汤,没有鸡汤,也还是准备了一些下锅佐料。
  2015年,也是这样一个夏天,从校报出发,我荣幸成为了山西高校传媒联盟的主席,不久后又成为了中国高校传媒的执行主席,登上了无数校媒人梦想的一个舞台,这意味着机会和成长,也包含着责任与嘱托。校媒的多样历练,让我认识到了更多的东西,结识了更多朋友,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一切对我后来的职业选择,甚至人生轨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毕业后,我怀着万丈豪情进入了《中国青年报》,没有意料中那么惊喜,更多的是坦然和压力,面对比自己更加优秀,更加努力的同事和伙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青年类主流媒体,历来被视为国内最有情怀的媒体之一,影响力重大的同时她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肩负着服务青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大到国家风云迹象,小到家长里短,都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工作以来,策划组织过几百项活动,从国家旅游局的文明旅游系列到教育部的传承的力量系列,从惠及三千万人的文明旅游背包行到影响全国亿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工程,每一项对我都是一次新的成长,在全媒体转型时代,不断积累自己、充实自己,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大潮里,传播更多的正能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前不久和几个校报的老朋友吃饭,他们有的在短视频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在国企办公室里奋笔疾书,有的在银行的柜台边数钱到手抽筋,有的在互联网公司敲代码。同样的过往,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回望校报经历,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感触。
  校报,这里从来都不是用单一模式去要求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的空间,我们可爱的各位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它让我们学会了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它让我们谦卑而不自卑,无畏而心存敬畏,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它让我们明白,没有不奋斗的青春,没有不努力的成功。
  未来,许多人可能从事或不从事媒体行业,可能是祖国建设的一块砖,一片瓦,哪怕知道自己力量微小,也始终怀揣着校报人给我们的烙印,坚持求真务实,永远具备行动力,永远怀着理想主义的热忱,努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平凡出发。不吝惜用平凡的力量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我们的世界更加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大同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588次访问,全刊已有2451878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