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

报刊:《山西大同大学报》

版面新闻

  • 你的态度,企业的温度

    摘要:你的态度,企业的温度——2019年大同首届“招凤兴同·市校共建”招聘会侧记本报记者 张沛杰 郝涓玲 摄影 赵熠 刘郭鹏   4月20日,大同首届“招凤兴同·市校共建”招聘会在天翔体育馆和学苑餐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场地内外人头攒动,有人翘首以盼,有人待价而沽。  从学校迈向社会,早已不是万人共渡独木桥,也并非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人人都处在漩涡中心,就业渠道正变得多样且立体,你的态度、能力、选择等都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你归宿的飓风:学习态度决定你能否上岸,择业态度决定你停泊的港口,从业态度决定你驻足多久,企业温度决定你的孵化速度。  学习态度决定就业出路“我们看重的并不是你展现出来的能力有多强,更在乎的是你的态度。”东北证券大同分公司相关人员说道。态度决定思路,高度决定出路。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拴明表示,此次招聘会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转了一圈,我感觉我要失业了。”同学自我调侃道。对用工单位不了解,对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从业就业前景迷茫,让一些大学生好生困惑。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我期待的应聘者一定要有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你有没有学习意愿,勇于探索,知难而不畏难。”态度是前提,而专业素养与能力是敲门砖。你可以慢,但一定不要停下。“我们看证书与荣誉,是看他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以及对学习和实践的态度。”  怀仁县第十一中教学副校长齐宏东说道:“本着对学校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将严格按照学校所需人才进行招聘,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不予招纳。”企业也有自己的态度,容不下没有态度的人。所有的能力表现前提,都离不开自我态度的指引。个人的态度具有普遍性,更多时候会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  择业态度影响职业走向“这个工作很有发展前途,就是前期薪资待遇不太高。”“这个工作地点离家有点远,我再考虑一下吧。”“专业不对口,可我想要尝试一下,是不是有点冒险?”……诸如此类的对话循环往复着,再看看手里的一沓宣传单,你还是不知怎样选择。  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与应聘者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通过各自需求对接,实现双赢的目标。大同普云大数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亚琦表示,真切感受到同大学生求职态度的真诚,但部分学生求职方向不明确,还需要在实践经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充实自己。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生说道:考研和就业都是很好的选择,考研与就业并不冲突,考研能提高自身优势,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就业。建筑与工程学院李晓敏老师表示认同:就业与考研,这两条路,无论哪一条都是好的。现在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学校也会鼓励、支持大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一步是做好职业规划。必须要有思考的能力和行动的自由,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遵循自己的内心,合理选择。  一个“二战”的学长说:“目前比考研之前更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压力大,想要先就业,给自己一个缓冲机会。对于工作岗位而言,在兴趣、就业前景、薪酬待遇等各方面都会考虑。”  就业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做决定是明方向,好的开头可事半功倍,选对赛道是关键。北京链家实行类似“996”的工作模式,有很多求职者都表示,“只要合适,累一点无所谓,年轻就得拼搏。”  大同市蓝博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经理杜心洁希望应聘学生能正确认识薪资与平台,她觉得,对于学生来说,平台更重要,同学们不要因太看重薪资待遇等方面,而与有意义的工作擦肩而过。从业态度决定岗位去留我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薛文礼对同学们最大的建议是:一定要转变观念。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应届生。如果把就业放到明年,这种行为就属于缓就业或慢就业,于自身是不利的。  大同墨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的赵甲认为,应聘者要掌握好基础理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不浮躁,静心做事。大同普云大数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亚琦希望应聘的大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IT行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勤奋踏实的人,会更受到青睐。“我们会在面试中尽可能详细了解应聘者的诉求,如果应聘者和我们公司理念不合,我们会酌情考虑是否录用。”“来到工作岗位,我们更希望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摆正态度,主动抓住机会广泛学习,学知识,学他人,学各个方面。”  汉语言专业的学姐说:“我觉得我可以适应996式的工作模式,但我还是希望生活节奏慢一点。如果适应不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压力,我觉得我可能会再找工作。”  企业温度助力人才孵化大同市蓝博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人事经理杜心洁介绍道:“公司团队趋于年轻化,更倾向于选择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人,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没有关系,我们很愿意帮助他们书写职业新篇章。只要你主动,我们愿与你共同成长。”  大同忘忧农场招聘负责人表示:“我们诚挚欢迎每一位热爱自然的青年加入我们,与我们一起创业、共同成长。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拓展课程,组织团建,这与我们企业的用人理念、培训理念是相符的。”  链家商圈经理赵波表示,希望为那些有自信心、有团队意识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公司坚持人性化的商业管理,给予员工合理的工作安排。他希望招募一批新的人才,带领他们在链家用实力创造一个让更多人受益的关于“房子故事”的商业奇迹。  招才引智留大同,就业创新展才华,市校携手兴大同。平台的搭建为供需诉求提供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你的态度,决定了企业的温度。

  • 我校信息化工作的措施建议

    摘要:★★★ “我为改革做什么”征文选登我校信息化工作的措施建议网络信息中心 陈龙刚   早在 2013年的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前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就曾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这样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我校要真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要发挥高校为国家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高速发展以及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向,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所调研的国内多家一流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情况,积极响应省委及校党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倡议,对我校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  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以信息化的思维,全面分析我校的各项业务,建立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权限模型,并结合信息化现状,设计出信息化总体技术与管理方案(包括但不仅限于数据库设计、技术平台、权限管理、服务架构等),以确保顶层设计在后续系统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这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举。  二、创新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信息化建设既是一把手工程,又是全员工程。应考虑建设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信息办”,如能设置明确的由副校长担任的CIO(首席信息官)则是更理想的选择。依靠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措施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协调和管理,建立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确保信息化的统筹、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  三、确立高度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校级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教务、学生、科研、招就、后勤等各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都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只有统一的规划、标准、设计、建设、管理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效。1.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总体规划;2.分类分级的以典型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3.建立适合的信息化培训体系,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效;4.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信息化发展;5.以数据中心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6.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全面快速发展。  四、建立和规范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配合模式。  信息系统建设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业内有句俗话叫作“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表面上看,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是硬件环境的搭建和应用软件的引入,然而,实际的实施过程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把大部分的纸面工作搬到电脑上来实现,这不仅要解决管理和流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观念问题,还要协调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与技术相比,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强化业务与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紧密协作,建立良好的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作机制,是事关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措施。  五、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模式。  校级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业务范围广、部门多、跨度大、实施时间长,应当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实施模式。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实施模式,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合理利用资源,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其获得成功,而不仅仅是完成。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将学校决策层与业务人员、承建商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信息部门的组织与协调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工作,同时便于管理与防范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确保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合理、高效地为学校的决策、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支撑,才能称之为成功。  六、建立整合的运维管理和服务体系。  在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立项、建设、运维、消亡)中,运维阶段占据了大约80%的时间,可见其重要性。良好的运维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是教职工真正能够依赖信息化设施开展工作的保障。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并保证系统和资源被最大程度利用。特别是信息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整合的运维管理和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山西大同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255次访问,全刊已有24580258次访问